2017 台北燈節主視覺。 (圖片來自於台北市政府) |
去年因醜陋的「福祿猴」主燈被罵到臭頭的台北燈節,今年因為主燈「小奇雞」的美感終於不再挑戰常人底線,同時首度將會場從圓山花博公園搬至熱鬧的西門町街頭,因此燈節期間吸引不少人前往欣賞,也成功帶動周邊商機。
然而,有計劃但尚未前往的朋友或許要三思了!反直覺為大家整理出四大「不該去 2017 台北燈節的理由」!已經前往欣賞過的朋友,也可以看看反直覺的評論是否中肯,或是有缺漏的地方,也歡迎留言分享您的想法。
反直覺部落格特此聲明:❶反直覺「吐槽遊記」系列刻意在雞蛋裡挑骨頭,專寫「不該去 XXX 的理由」,透過旅遊過程中的使用者體驗,客觀分析旅遊景點的優缺點,僅作為旅遊參考之用。❷本文與任何廠商皆無關係,絕無任何「利益交換」或「置入性行銷」的意圖,純粹為個人心得分享, 若有引用或描述錯誤,請留言告知,將予修正。❸若文章直接或間接影響了您的旅遊決定,反直覺部落格與本文作者概不負責。
理由一:花燈屈指可數的燈會,其實只是西城粉樂町
反直覺逛完今年的台北燈節之後,和朋友們討論很久,台北市政府是不是搞錯了什麼?不是只要在晚上打燈就叫做燈會好嗎!
逛了整個 2017 台北燈節的主會場,除了中山堂旁學生創作燈區展出了一些學生花燈作品以外,整個燈節的「花燈」少得可憐,整個燈節的風采完全被「燈光秀」與「裝置藝術」所搶過,數量及可看度遠勝於花燈,根本只是「西城粉樂町」,稱不上是「燈會」。【不知道什麼是粉樂町的朋友,可以看此介紹。】
大部分人所習慣的大量「花燈」都跑到哪裡去了呢?其實,今年的台北燈節除了大家知道的北門至西門町的主會場以外,還有默默無名的「十二行政燈區」,一般認知中的「花燈」幾乎全部下放到各個行政區分別展示,例如:松山慈祐宮有三座造型燈座。
傳統花燈幾乎下放十二行政燈區,圖為松山慈祐宮前花燈。 (圖片來自於網路) |
完全搞不懂台北市政府將傳統花燈下放至各個行政區的用意。擔心主會場空間不足?實際到訪燈節,可以發現中華路兩側人行道其實都還有諸多空間可以放置大型燈座,所以應該不是這個考量。希望各行政區皆能獲取賞燈效益?更是不合理,因為燈節行銷的重點仍然放在主會場,十二行政燈區根本只是零散花燈或小型活動各自唱獨角戲,除了掛上世大運 Logo 拍世大運馬屁顯然為共識以外,完全不見整合或正式宣傳。所以反直覺推測,所謂的「十二行政燈區」其實只是將各行政區元宵活動或花燈擺設的美其名總稱罷了,根本與本次的台北燈節主體無直接相關。
簡而言之,如果是想看「燈會」的民眾,2017 台北燈節應該會讓你/妳大失所望。因為,今年的台北燈節,展覽的重點是「燈光秀」與「裝置藝術」。
理由二:小奇雞回去當公仔吧!主燈秀不適合你
近幾年台北燈節的主燈設計好幾度令人不敢恭維,從 2013 年的「蛇斑斑」長得太像青蛙開始,一直到 2016 年的「福祿猴」被嫌棄到極致,今年台北市政府可謂戰戰兢兢,深怕再次漏氣。幸好,今年的主燈改由知名潮牌設計師「不二良」(No2Good)操刀,以「小奇雞家族」為主題,設計出結合現代潮流風格的 4 款可愛公仔主燈,普遍被網友認為「屌打去年的福祿猴」。
2017 台北燈節主燈「小奇雞家族」,可愛風格受網友喜愛。 (圖片來自於官網) |
去年(2016年)的「福祿猴」主燈飽受抨擊,實在醜得極致。 (圖片來自於網路) |
若是以「超越去年的設計」來說,今年的「小奇雞家族」確實有很大的進步;然而,若是以「好的主燈展演」來說,依然差強人意。首先,主燈「小奇雞」的規模太小,撐不起主燈的格局。而「小奇雞家族」雖然是很不錯的公仔或是平面設計作品,但不能代表同樣是好的主燈作品,硬要放在燈節的主燈位置上,只能說「這裡不適合你們」;原因是,點燈後降低了可愛度,而暴露更多的缺點(小奇雞頭上的 OK 蹦全黑看不出是什麼東西,其他角色使用充氣氣球內部點燈真的很醜),換言之就是不要點亮還比較好看。最後,主燈秀也缺乏重點,整個主燈秀缺乏引導,民眾從頭到尾只能不斷東張西望尋找展演目標,嘎然即止的燈光秀更是令人不知所措(當每半點時間一到,大家拿起相機、手機對準主燈「小奇雞」期待點燈,結果等了半天遲遲沒有點亮,才發現原來是要搭配主舞台的紙風車劇團演出,到一個段落後才會點亮主燈;大多數民眾顯然都不知情這樣的橋段,等到回過神來,主舞台的演出已經即將結束了;而主燈點亮的順序是從其他充氣氣球角色先點燈後才輪到主燈「小奇雞」,但誰先亮誰後亮缺乏說明,民眾根本不知道要看哪裡)。
簡而言之,除非你/妳是「空拍機」(不會看到太多醜陋的細節,又同時能夠一覽全局掌握點燈過程),否則絕對難以欣賞到最完整的主燈秀。
理由三:主舞台設計與表演皆寒酸,比省城隍廟舞台還遜色
上面提到主燈秀缺乏重點,其實有一部份的原因可以歸咎於主舞台設計太過簡陋,未考慮到遊客的視野角度。
大多數的遊客望向 2017 台北燈節的主舞台,幾乎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看不到」、「不知道上面在幹嘛」。堂堂一個台北燈節的主舞台,竟然只有「簽唱會舞台的規模」,可想而知有多令人失望。
2017 台北燈節主舞台小得可憐,上方巨型廣告看板也未妥善利用。 (反直覺攝) |
主舞台太小、太過簡陋,可能是由於其坐落的廣場位置空間有限的緣故,尚且情有可原;但主燈區的西門町路口明明設有 3 面巨型 LED 廣告看板,卻只自顧輪播廣告,台北市政府並沒有承租下來轉播主舞台畫面,顯然就是缺乏妥善規劃。相較之下,中山堂旁省城隍廟的燈謎舞台規模倒適切許多,有一種喧賓奪主的氣勢,主舞台無論是舞台大小或是表演頻率都相形失色(這裡所指的表演並不包含開閉幕,而是燈節期間的表演節目)。
理由四:鼓勵集章,卻沒有人知道紀念章究竟藏在哪裡
許多燈會或大型展覽活動都會搭配收集會場紀念章的活動,目的是希望遊客能夠在集章之餘實際走完各個展區。為了達成這樣的目的,集章活動本身必須是不費吹灰之力的,畢竟一般遊客前往欣賞展覽的主要目的並非集章,集章應是附屬的活動,卻能夠因為集章活動而激發想要逛完整個展覽的動機。因此,紀念章看似小事,但無論是紀念章的分布位置或是集章的方式,都應審慎規劃。
在紀念章的分布方面,一般會在導覽手冊上標示紀念章集章處,並在展覽現場提供醒目的指標資訊,更重要的是這些紀念章的分布位置皆須在會場之內,是一般人逛展覽可以「順便經過」的位置,集章處周遭也應留有適當的排隊空間;在集章的方式方面,一般會在導覽手冊上留有可蓋所有紀念章的空間,且印章總數不會太多也不會太少(太多會令人懶得收集,太少便失去集章的樂趣),有時還會搭配集章兌換贈品的誘因,鼓勵遊客集章。
回頭檢視 2017 台北燈節的集章活動設計,只能說:我也是醉了。
2017 台北燈節會場地圖,上面標示有 7 個集章地點。 (圖片來自於官網) |
打開導覽手冊,可以明顯發現本次燈節設計有集章活動,共有 6 個紀念章格子以及 1 個全家專屬紀念章的格子,那麼要去哪裡收集這些章呢?在導覽手冊的地圖上標有 7 個不同的集章點,分布於不同的燈區,所以大部分的遊客都會認為只要收集完這 7 枚紀念章就完成了,但事實是:整個燈節總共有 12 枚紀念章,其中 11 枚分布於各處(包含上述提及地圖有標示的 7 枚紀念章,以及另外 4 枚「並未在導覽手冊中標示」,包括「非在會場範圍內」的捷運小南門站、台北市政府 1 樓台北探索館志工服務台等 2 枚紀念章),另外還有 1 枚紀念章可以至西門商圈與車站商圈附近共 18 間全家便利商店索取。這麼複雜的分布位置,不僅遊客搞得霧颯颯,就連問服務台人員也得不到確切的答覆。反直覺後來才發現在台北燈節官網的某個小角落有詳細說明,但這樣的設計完全不符合使用者體驗。
簡單來說,這次的台北燈節,雖然有在導覽手冊上標示集章活動與若干集章處,但資訊並不完整,無論是遊客或是會場人員都搞不清楚要去哪裡取得。總共 12 枚紀念章,數量實在太多,且居然還包括在「非在會場範圍內」的集章地點,令人瞠目結舌。與在地商圈結合的初衷很好,但踏入指定的便利商店只會見到店員忙著補貨與結帳以因應燈節人潮,沒有時間逐一回答遊客應如何蓋到該便利商店的專屬紀念章,店外也沒有標示紀念章究竟「藏」在哪裡,非常好奇有多少遊客真的能夠收集到便利商店的那一枚專屬紀念章,更遑論要集滿所有的 12 枚紀念章了……
而最後也不得不提到此次集章活動搭配的誘因:
凡持「2017 台北燈節導覽地圖」集滿燈節任 6 個不同的紀念章,可至台北地下街活動贈獎處兌換摸彩券 1 張。
凡持「2017 台北燈節導覽地圖」並集滿 2 枚章(其一為「全家」專屬章),即可至全家便利商店台北車站 、西門商圈內 18 間指定店鋪,購買 Let’s café 中杯以上拿鐵、美式咖啡升級為大杯(兌換以2杯為限)。
說真的,用咖啡升級與摸彩作為誘因還算差強人意。但當反直覺發現原來所謂的摸彩其實並非台北燈節本身的抽獎回饋,而是與台北地下街自辦的「滿額摸彩」活動結合,便覺得顯得非常沒有誠意,只能說台北市政府真的很會「省錢」,或者說是可憐台北地下街每年辦滿額摸彩活動都乏人問津,只好藉此順便幫忙宣傳。
寫在最後
雖然上面吐槽得不遺餘力,但還是得說,今年台北燈節有兩個必看亮點(沒錯,不要懷疑,只有兩個),那就是「World Order」與「光雕秀」。World Order(世界秩序)是日本知名的西裝大叔機械舞團體,這是首次受邀來台演出,分別於 2 月 4 日、 5 日於燈節主舞台表演。而北門、中山堂、西本願寺則有主題光雕秀,著實令人驚豔!但其實也不用為了這兩個亮點特地跑一趟台北燈節去人擠人,反直覺很貼心地幫各位找到了高畫質影片,跟在現場看有 87% 像。
World Order 機械舞表演(官方轉播片段):
北門光雕秀(網友上傳):
中山堂光雕秀(網友上傳):
西本願寺光雕秀(網友上傳):
最後,不得不說台北市政府今年企圖「將燈節與在地商圈結合」,並「提供當代藝術家發揮的舞台」的洞見是非常值得讚許的,只是顯然初次嘗試,仍有許多需要再努力的地方,希望明年的台北燈節繼續進步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