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9

看見.台北捷運路線圖的進步



上個週末,反直覺在台北捷運西門站發現了小驚喜,那就是睽違 2 年多未大改版的捷運路線圖竟然悄悄改版了,而且是更「使用者友善」(user-friendly)的改版!只是,這個版本的路線圖尚未全線更新,連官網也還未放上。(更新:據 PTT 網友指出,從 10 月初開始便陸續更換。)


新版捷運路線圖全貌。(反直覺攝於西門站)

2014 年底所推出的上個版本捷運路線圖。(圖片來自於網路)

此次的改版,主要的差異有二處:

首先,是將上一個版本的「數字」路線標示改為「英文」路線標示。例如:

  • 「文湖線」原為「第 1 號」路線,現改為以「BR」表示(「咖啡色」的英文 BRown 縮寫而成)。
  • 「淡水信義線」原為「第 2 號」路線,現改為以「R」表示(「紅色」的英文 Red 縮寫而成)。
  • 「松山新店線」原為「第 3 號」路線,現改為以「G」表示(「綠色」的英文 Green 縮寫而成)。
  • 「中和新蘆線」原為「第 4 號」路線,以及在新莊、蘆洲端分別標為「4A」、「4B」作為區分,現統一改為以「O」表示(「橘色」的英文 Orange 縮寫而成)。
  • 「板南線」原為「第 5 號」路線,現改為以「BL」表示(「藍色」的英文 BLue 縮寫而成)。

再來,則是將每一個車站都依據由南向北的順序,標示有對應至特定路線的站號;且支線車站不給予獨立編號,而是附屬於支線轉乘站編碼之下。例如:

  • 「南勢角站」為「中和新蘆線」(O)最南端的第 1 個車站,因此站號為「O01」。
  • 「西門站」為「板南線」(BL)最南端數起的第 11 個車站與「松山新店線」(G)最南端數起的第 12 個車站,所以同時有「BL11」與「G12」兩個站號。
  • 「新北投站」的編號為「R22A」,附屬於支線首站「北投站」(R22)的編碼之下。
  • 「小碧潭站」的編號為「G03A」,附屬於支線首站「七張站」(G03)的編碼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站號的編碼雖有一定的規則,但可以發現捷運公司特地預留了一些編碼做為未來路線延伸所用。例如:

  • 「淡水信義線」並無「R01」車站,首站「象山站」為「R02」。
  • 「中和新蘆線」的新莊端僅編號至「O21 迴龍站」,而蘆洲端雖是繼續編號,但卻從「O50 三重國小站」開始。

新版捷運路線圖圖例部分。(反直覺攝於西門站)

在圖例部分,也可以見到巧思。相較於 2013 年的版本將區間車路線在路線圖上額外畫成一條並行的路線,以及 2014 年底改版後將區間車資訊移除,新版捷運路線圖則利用圖例的方式清楚標示區間車資訊。另外還有溫泉標示呢!

可以見得,此次捷運路線圖改版,主要是為了改善外國旅客的識別問題。以往外國旅客只能夠看(難懂的中文翻譯而成的)英文站名來辨別不同車站,連要搭幾站下車也只能慢慢計算;但改版後,透過清楚的站號編碼,外國旅客(尤其是日本旅客)將可以輕鬆辨別不同車站,而且要搭幾站只要輕鬆把編碼相減就知道囉!這樣的設計同時也能造福不識字的長者呢!

2013 年底至 2014 年底之間所使用的舊版路線圖。(圖片來源自網路)

不可否認的是,台北捷運公司在路線圖上的設計,確實有慢慢在進步。

2014 年底以前的舊版路線圖,僅利用不同顏色來標示不同路線,然而這樣的表達方式雖然對於常人而言很直覺,卻對色盲朋友非常不友善。因此,趁著松山線開通的時刻,當時推出的新版路線圖便開始加上了編號 1 至 5 的路線標示(雖然當時也引起了不少嫌棄無用的論戰)。

若沒有路線標示,從紅色盲者(Protanopia)的視角在中正紀念堂站的交叉,大家看得出來是哪條線接哪條線嗎?

而此次路線圖改版,除了有效增加易讀性之外,細心的朋友應該也可以發現,連圖例的設計上也有微調,從原來的尖角矩形設計變為圓角矩形設計;根據心理學的研究,這樣的設計可以顯得更加平易近人、更有吸引力。這一點改變,在站內的指標也可以看見。

指標改為圓角設計。(反直覺攝於西門站)

雖然,反直覺認為這次路線圖改版,整體而言驚喜不少,卻仍也有一些缺點有待改進:

  • 有些地方文字間距不足,尤其中心部分顯得太過緊密,閱讀不易。
  • 「蘆洲線」編碼在「新莊線」之後,單看編碼恐被誤以為是接續在後方的路線,而非兩條分開的路線。
  • 不懂為何執著要畫出「河流」……有很重要嗎?
  • 「桃園機場捷運即將通車」……可以把這礙眼的補釘拿走嗎?
  • 路線編號採用顏色的英文單字縮寫,與路線的中文名稱無法直接對應,「BR」與「Wenhu」代表同一個路線,恐造成混淆與溝通上的困難(例如:廣播時究竟該講 BR Line 還是 Wenhu Line 呢?)且隨著路線一一開通,基礎顏色幾乎已經用盡,之後將開通的路線應該如何命名也成為難題(例如:「萬大線」的縮寫為「LG」,從字面上你能想像到這是「Light Green」的縮寫嗎?Light Green 又跟 Green 有哪裡不一樣呢?)所以,是否應參考國外案例,改為用路線的正式名稱字首(例如文湖線取「WH」)作為縮寫會更好?

據官方說法,不僅是路線圖與指標的改變,之後連車站站名標示也會全面更新,反直覺只能期待希望不會出現各種字型林立的情況(因為看到新聞稿中的初步設計以及 PTT 網友分享的善導寺站照片,實在令人憂心)。

而隨著營運路線越來越繁雜,無論是路線圖或是站內指標的設計,台北捷運公司顯然都需要花費更多的設計心思。反直覺也樂見大眾運輸系統能有這樣朝向使用者經驗設計的改變,希望不要再反直覺啦!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