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13

從北捷系統故障事件看人們避免改變慣性的原因



台北捷運小南門站於今日(13日)凌晨4時許,因軌道維修工程車車輪脫離軌道,導致松山新店線採小南門至中山站單線雙向運轉,班距最久甚至需等待30分鐘以上,狀況持續整個白天,直至傍晚5點半左右才排除。


不知盡頭的排隊 VS. 改變日常慣行而產生的不確定性,你選擇誰?


正如之前反直覺的文章所言,人性其實不喜歡「不知盡頭的排隊」(文章連結幫大家放在最後面的延伸閱讀囉!)。但有趣的是,明明早上趕著上班上課,遇到捷運系統發生異常,捷運公司也不斷廣播希望大家轉乘別條路線或改搭其他大眾運輸工具,卻可以發現仍有一堆通勤族堅決守候在西門站月台上等候(不知道何時可以搭上的)列車到來,而不考慮其他替代方案。

為什麼呢?難道這些人不趕著上班上課嗎?非也。而是,與其更換另一種充滿不確定性的通勤方式,不如守舊。這種改變日常慣性而產生的不確定性來自於兩個方面:

1. 效益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臨時更改交通方式,是否真的能有效減少遲到的可能性,或是能否減少遲到的時間。

2. 風險的不確定性
不確定臨時更改交通方式,是否會徒增交通時間,或是如果捷運系統不久後便恢復正常,那麼自己非但做白工,還像個傻瓜繞了遠路。

所以簡單來說,對於某些人來說,「避免改變慣性的不確定性」似乎還勝過「不知盡頭的等待」呢!不過這的確因人而異囉!而至於台北捷運的應變處理能力如何,則是後話了。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